李娜:梦想开办不以培养冠军为目的的网球学校,让孩子享受运动乐趣
开办一所“不以培养冠军为目的”的网球学校一直是李娜的梦想,在她眼里“培养冠军就是体育学校该做的事”,只想让孩子们“享受运动的乐趣”。
本报记者 王海珍
李娜是中国女子网坛的领军人物。1982年2月26日出生于湖北武汉的她,6岁开始打网球,1999年转为职业球员,从低级别网球赛一路打到四大满贯赛,是WTA巡回赛中国区单打冠军,2008年闯入北京奥运会四强。李娜是战胜世界前十次数最多的中国选手,目前在WTA正式比赛中共获得26场胜利。李娜拥有中国第一个WTA女双冠军、中国第一个WTA单打冠军、第一个WTA顶级赛事冠军、第一个大满贯女单决赛等众多头衔。据说,法网决赛当晚,超过1.16亿中国人收看了比赛,是2011年中国收视率最高的单项体育比赛,中央电视台甚至重播了两次,其中一次是在黄金时段。 此后,“娜”成了热词——娜是传奇、娜是历史、娜是瞬间、娜是如此美丽——李娜的名字像一朵花一样镶嵌在各种各样的称号之中。
自从李娜成名以来,围绕着她的争议就不断,在时代变迁的长河中,在当今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对李娜的争议不过是一朵浪花,却折射出一个喧闹而又充满活力的特定时代。
网球是全球最受欢迎、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而历史悠久的四大满贯赛事更是其中的明珠。夺得大满贯曾经是中国乃至亚洲网球难以企及的梦想,李娜三年两登顶李娜 网球学校,仿佛在向目瞪口呆的人们证实:这是真的。作为中国运动员,李娜在世界顶级商业赛事上取得的成就无人能及。
从某些方面来说,李娜身上体现出了一种伟大的体育精神,让她更接近“运动员”的定义。比如,她有巨大的追求卓越的动力。放眼国际网坛,30岁以后还在改变核心技术、提升自我的人大有人在,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屈指可数。李娜做到了,就连推动这一改变的卡洛斯·罗德里格斯都难以置信。“我对她最大的敬意,来自于她过了30岁还能做出改变的勇气。”
自2014年宣布退役以来,李娜就从未离开过公众的视线,她被贴上的标签越来越多,影响力却丝毫未减。李娜退役之时,路透社将她形容为“中国的象征”。这个评价太过沉重,当事人承受不住。她喜欢化解意义,强调自己只是为自己努力,或许像姚明一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另一种可能性。退役后,李娜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李娜 网球学校,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运动员。再次踏入聚光灯下,李娜坦言:“退役时没想过名人堂,因为进名人堂不只是成绩好李娜 网球学校,还得对网球做出一定的贡献。”
推广网球运动确实占据了李娜退役后很大一部分精力,开办网球学校“并非以培养冠军为目的”一直是李娜的梦想,在她眼里“培养冠军是体校的本职工作”,只是想让孩子们“享受运动的乐趣”。
网球是李娜生命的基础,退役后她所做的一切都和自己喜欢的运动息息相关,虽然上综艺、拍电影,但在李娜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打破大众对网球退役运动员偏见的方式。
不知不觉,李娜退役已经五年了,时间除了给她脸上添上了细小的皱纹,也给她带来了人生智慧,在她退役后的首部生活纪录片《李娜就是我》中,这个16岁立志闯进职业前十的倔强女孩,最终表示“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暴躁的李娜学会了与周围的世界和平相处。
中国儿童
国家与世界是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