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招生制度涉嫌种族歧视:亚裔美国人面临录取困境与制度化歧视的探讨
去年,哈佛大学招生系统涉嫌种族歧视的事件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一个名为“学生招生公平”的非盈利社会组织起诉哈佛大学在招生中歧视亚裔美国人,并人为限制录取亚裔学生的数量。
长期以来,美国社会一直关注教育领域的所谓“平权行动”。
( ,也称为 AA)
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讨论。对于教育领域的平权行动,相当多的亚裔家长认为亚裔学生普遍考试成绩优秀;然而,为了给其他族裔的学生保留一定的名额,美国的顶尖大学刻意控制亚裔申请者的数量。 ,大大增加了亚洲人考大学的难度。与此同时,亚裔美国人已经从之前的底层族群上升为“模范族群”,但为何这种制度化的歧视在美国依然存在?
1960年,美国的华裔人数还不到百分之一;现在美国华人网球,他们占人口的百分之六以上。亚裔美国人是如何熬过这段长期制度化歧视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融入美国社会并建立自己的种族共同体的?这也是《亚裔美洲的创造:一部历史》试图阐明的问题。中国仍然是美国最大的移民来源国之一,华裔也是中美之间的重要纽带之一。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现状在今天变得越来越重要。
《亚裔美国的创造:一段历史》一书的作者李宜莲在美国移民文化研究领域极具权威。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明尼苏达大学移民历史中心主任。她的新书《亚裔美国的形成:历史》探讨了亚裔美国人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如何创造和重塑美国的集体历史。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美国本身、其他种族和移民的历史以及他们在当今世界的地位。
《亚裔美洲的创造:一段历史》,【美】李宜连着,吴斌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7月版。从16世纪登上第一艘跨太平洋船只的水手到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监禁,本书展示了亚洲移民及其在美国出生的后裔如何在美国发生转变。过去几十年来,随着新移民和难民的到来,新的亚洲群体不断形成和出现。他们不再是“受歧视的少数族裔”,而是成为美国的“模范少数族裔”。它们也代表了当今美国仍然非常复杂的种族问题。
亚裔美国人的困境与斗争
美国是一个以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国家。从1820年代到1920年代的一个世纪里,数以千万计的人从欧洲和亚洲移民到美国。除了少数人因宗教和政治原因背井离乡移民北美外,绝大多数欧洲和亚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大陆,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到达北美后,大多数亚洲移民成为非技术工人,因此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和虐待。
李宜莲教授祖父开设的餐厅
李一莲在《亚裔美国的创造:一段历史》中写道:“美国成为独立国家后,美国人的定义就与白人定居者联系在一起。早在1790年,美国公民的特权就只适用于白人随着欧洲移民群体不断抵达美国,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到达的白人”。
(白色)
,并确保亚洲移民曾经无法获得的公民身份的福利和财产,因为他们的种族而被视为“没有资格获得公民身份的外国人”。 “这也导致亚裔美国人遭受制度化的歧视。
例如,1848年,加州无意间掀起了“淘金热”的高潮。由于晚清政治经济环境的推动和美国巨额财富的拉动,中国人非法来到美国。他们根本不了解美国文化和语言。为了谋生,他们只能在这里出卖劳动力,遭受剥削和压迫。
在谈到自己的家族史时,李宜莲指出,她的曾祖父是随着“淘金热”来到美国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她的家族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扎根。他们成为了一个新的群体——华裔美国人。在书中,她以自己家族的历史作为开篇,表明这是数万美国华裔的浓缩故事。它代表了来自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亚洲人移民到美国的故事,以及对长期制度化歧视的面孔;以及亚裔美国人如何反击。
1881年旧金山一家报纸刊登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对华裔美国人的态度:美国社会认为华裔美国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威胁,不仅是经济威胁,而且是种族威胁。
新京报:您在书中讲述了您家族的历史和美国移民史之间的故事。你母亲的曾曾祖父 梅东吉
(梅东基)
就是为了追寻“金山”的梦想,来到美国。你家的移民经历其实就是美国华裔移民史的一个缩影。这种家庭经历如何影响您对亚裔美国人历史的研究?
李宜莲:历史是由大大小小的故事组成的。其中有涉及国家兴衰的宏大故事,也有关于个人或社区发展的小故事。但最难讲述的是你自己家庭的故事。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我的研究最让我着迷的是研究普通人的生活: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美国华人网球,他们如何生活;个体如何在努力工作中建立自己的共同体,又如何面对遇到的各种挑战和不幸……
移民和亚裔美国人历史是我的主要研究兴趣。在移民问题中,“人们为什么离开原籍国”的问题非常重要。 “为什么离开一个国家”和“如何在一个新的国家生存”之间的关系也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历史原因。
在写这本书时,我无法囊括我所有家庭的故事,所以我以我自己家庭的故事开始这本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整理我家人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离我很近。同时,我家的故事也可以反映亚裔美国的历史,特别是华裔美国移民的大致过程。我自己的家庭故事对我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新京报:您在书中提到,亚裔美国人一代代人努力建设自己的社区。亚裔美国人作为少数群体,也在塑造着美国人的生活。亚裔美国人对美国主流社会有何影响?
李宜莲: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要论证亚裔美国人的历史对于整个美国历史非常重要。因为,对于亚裔美国人来说,他们经历了美国社会的二元性和美国民主社会积极的一面,但他们也知道美国社会不好的一面。
他们所经历的社会负面面主要是各种歧视,包括立法歧视、暴力和不文明歧视以及身处社会底层的绝望。然而,随着美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亚裔美国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主流社会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亚裔美国人在自己群体的权益变得相对平等之后,才会更加捍卫这个社会的公平。因为他们知道,这并不容易。
新京报:您在书中提到,“在美国,‘种族’绝不只是白人和黑人的问题。亚裔美国人被这个国家既接受又排斥,有时两者兼而有之。两个都。 “你如何理解美国社会对亚裔美国人的这种复杂态度?
李宜莲:亚裔美国人历史的另一个焦点是时代变迁对亚裔美国人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亚裔美国人已经从“不受欢迎的种族”变成了“模范种族”。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这种变化以及社会刻板印象的变化,反映了美国人接受和拒绝亚洲人的复杂性。
图中的女主人公叫阿芳梅,她是1834年第一位被带到美国的中国女性。我们无法证实这个女人是自愿去美国还是被强行带到美国的。我们只能查到她是被两个美国商人带到美国的。这两名美国商人从中国进口家具等产品销往美国。他们认为,如果将中国女性与家具等一起展出,可以吸引更多顾客购买商品。阿芳梅没有受到尊重,她像奴隶一样被关在自己的房间里,人们花钱来看望她。她被要求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进行演示,而她裹着小脚,所以行动不便。因此,当时大多数观众看阿芳梅的目光都是好奇而不是尊敬。
不同代亚裔移民的身份问题
在美国白人与非裔美国人的关系中,如何界定亚裔美国人是理解亚裔华人身份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第一代海外移民(在祖国出生、长大的人)来说,“漂泊”和“孤独”是他们的主要感受。第一代移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记忆和感情;在新的国家,他们普遍保留着家乡的文化影响。
然而,对于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第二代移民来说,他们对父母成长的地方知之甚少。他们没有生活经历,没有记忆,没有很多亲人和朋友,因此没有很多感情和认同。他们的根在哪里?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常常迷失在别人的认可中:别人眼中的自己是谁?
亚裔美国人的这种身份困境不仅限于反亚裔时期,而是贯穿亚裔美国人历史。
新京报:亚裔美国人在生活中不断被问到“你来自哪里?”但当他们回答美国的某个城市时,提问者往往不满意,他们会问:“不,我想问的是你到底来自哪里?”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亚裔美国人的身份问题,所以我想问一下,您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
李宜莲: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亚裔美国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亚裔美国人需要面对的问题。美国是一个种族非常多元化的社会。除了亚裔美国人有自己的移民历史外,其他种族也有同样的问题。他们能否融入美国社会,能否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不仅是第一代移民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亚裔面临这方面的思考。
我的祖父母离开了中国的家乡来到了美国。他们不仅仍然与家乡保持着联系,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融入了美国社会。我的祖母会说英语、粤语和普通话,我的祖父自学了英语。他已经很老了,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学习英语时,他喜欢拿着笔记本。他每天会学习许多英语单词,不断拼写这些单词,并在日常对话中积极使用它们。
他十岁时来到美国,但直到八十岁才自学英语。因为他明白,想要在异国生存,就必须学习最基本的文化要素,那就是语言。与此同时,他们仍然与原来的中国朋友和亲戚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们还保留着许多中国传统,比如祭祀祖先、在家中悬挂门神画像、精心保存祖先留下的珠宝等。这些生活仪式是他们与中国之间的纽带。
尽管他们进入了美国社会,但他们并不被视为完全的美国人。直到二战后,他们才被美国法律承认为美国公民。妈妈的成长伴随着很大的压力。她出生在美国,我的祖母告诉她,她应该注重加强自己的“美国文化”部分。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作为亚裔美国人,你可能会受到歧视。
对于今天的亚裔美国人来说,成长或许并不那么困难。因为美国社会比较兼容,你可以是美国人,但仍然热爱中国文化。与此同时,在中国,现在很多人都有海外生活经历美国华人网球,或者有亲戚、家人在海外生活。这段经历也正在改变中美社会。
我认为身份问题现在变得越来越综合。因为现代移民国与原籍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种文化也交织在一起。
新京报:您在书中提到,对于亚裔美国人进入美国最普遍的看法仍然是“推拉论”。
(推和拉)
分析框架。随着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发展,移民的原因变得更加复杂。移民的这种拉力和推动力会逐渐减弱吗?除了“推拉论”之外,我们还应该用什么视角来看待当代亚裔移民美国的问题?
李宜莲:“推拉论”主要是指战争、自然灾害、内乱、经济动荡将人们推向国外。这是一种向外的推动。在美国,因为工作福利、土地、不受压迫、自由,吸引移民是一种吸引力。对于普通人来说,“推拉理论”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理论框架。但就当前形势和长远发展而言,“推拉理论”的框架仍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分析模型。
比如你刚才提到的中国的例子就表明,用“推拉理论”来分析当今的移民问题是不全面的。现在中国非常强大,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一些中国人仍然会选择离开中国一段时间,但他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回来了。因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对于一些人来说
(特别是有钱人)
,他们有机会体验不同国家的生活,如果发现自己的国家更好,他们还是会选择回来。
这反映出流动频率更高,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去各国旅行。但对于一些底层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无法享受这样的自由。当今的移民问题非常复杂。但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离开中国一段时间后,很多人仍然会选择回来。这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会首先前往资源优势明显的地方,然后选择返回自己的国家。这也是全球化的结果。
在亚洲移民中,华人移民一直占据最大比例。数据显示,从1960年到1990年的三十年间,华人移民数量每十年翻一番。如今在美国留学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占比最大;同时,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美国华裔社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回顾历史,华人移民从被歧视甚至暴力限制移民的时代到现在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功,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时期。
新京报:您是一位在美国长大的美籍华人。现在有一些由华人主演的好莱坞电影,比如《摘金奇缘》等。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对东方人和亚裔美国人仍然存在很多刻板印象。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李宜莲: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对于美国人来说,看这些美籍华裔电影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亚裔美国人的生活状况非常多样化。 《摘金奇缘》中的演员们通过他们的表演表明,亚裔美国文化其实是非常多元化的。我不认为这部电影很刻板。
在美国,这部电影的影响其实是非常积极的。因为这是第一部完全由亚洲人主演的爱情喜剧,而且男主角非常帅气。在以前的美国电视剧和电影中,这是非常罕见的,而且亚裔美国人的形象普遍不太好。
所以,在美国,我们看这部电影,主要看到的就是电影中所展现的美国文化。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以前亚洲男女演员扮演的角色普遍都不太好。这部电影中展现的亚裔美国人非常多样化。
新京报:您在书中非常详细地概述了整个亚裔华人的移民史。另外,正如书中提到的,亚洲华人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包括很多不同的人种,比如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等等。其实亚洲华人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多元化的,或者说是有差异化的。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美国人以同质化的视角看待亚洲群体。这种同质化的束缚是如何产生的呢?亚裔美国人的同质化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否已经改变?
李一莲:同质化观点主要认为所有亚裔美国人都是一样的。这种想法的根源在于美国人认为其他种族不可能是真正的美国人。当中国人第一次来到美国时,他们认为每个人看起来都一样。所有人都有黑头发和黄皮肤。这一现象表明,种族和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一直存在。当我们和日本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彼此很不同,但是美国人会认为我们都是一样的。这就涉及到《亚裔美国的创建》中讨论的种族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影响。
作者丨颜晓旭
编辑丨徐跃东
校对丨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