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师赛商业赞助持续增长,彰显其在经济危机下的市场魅力
根据国际网联的最新统计,2009年网球赛事赞助的增长率仅为1.3%,而2008年和2007年的增长率分别为8%和1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经济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消散的今天,上海大师赛已经获得了商业市场的认可。
过去,中国网球赛事的收入结构有些扭曲,商业赞助占总收入的80%甚至90%。 而对于成熟的顶级网球赛事来说,赞助收入不应超过总收入的30%,其余的商业收入则来自门票、电视转播和衍生产品开发。
上海这座城市经历了从商埠到世界经济文化中心,再到体育中心的变迁,这座亚洲金融中心在举办商业网球赛事方面也逐渐开始拥有自己的经验。从举办比赛到拥有赛事再到成为城市名片,从最初缺乏商业价值到如今成为赞助商关注的焦点,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率先从商业角度完成了转型,并正在成为亚洲在商业发展方面最为成功的网球赛事。
2013 年培训赞助金额增长六倍
1852年,美国新英格兰铁路公司为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赛艇队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开启了商业赞助与体育赛事联姻的序幕。而对于上海而言,直到1998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办的喜力公开赛,才迎来了一场真正商业化的网球赛事。
当时除了喜力作为主赞助商外,还有七八家其他赞助商,甚至还有一些刚刚开始涉足网球赛事的商家。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历史虽短,但拥有冠名赞助商、创始赞助商、钻石赞助商、荣誉赞助商、指定赞助商五大赞助类别。25家赞助商中,涉及奢侈品、金融、食品、服装、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商家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和新兴的民族品牌。相比其他顶级网球赛事,各类别赞助商的加入也让整个赞助体系更加均衡。
13年过去了,随着赛事的升级发展,喜力公开赛主赞助商的赞助金额远不及上海大师赛指定赞助商的报名费。“以今年大师赛的商业赞助来看,目前的商业赞助金额相比喜力公开赛增长了近6倍。”在上海大师赛市场总监杨逸斌看来,数字的增加只是表象,更多的变化源于赛事的成长和市场的发展。
赛事水平的提升、赛事品牌的质量以及赛事提供的服务助力上海大师赛实现了大幅的商业拓展。“上海的商业网球赛事从找不到赞助商,到单纯跟赞助商合作,再到赛事与赞助商的深度合作。”赛事主办方久事赛事负责人姜澜对这样的转变十分欣慰。“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我们这些年在培育网球市场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赛事的质量和内涵,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为了服务好赞助商,上海大师赛专门成立了数据咨询部门。
对比中网的信心
今年上海大师赛的观众数量并未有大幅增长,但尽管去年其冠名赞助和商业赞助金额均翻倍银联赞助网球大师赛,今年的商业赞助仍然增长了近10%。
根据国际网联的最新统计,2009年网球赛事赞助的增长率仅为1.3%,而2008年和2007年的增长率分别为8%和1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经济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消散的今天,上海大师赛已经获得了商业市场的认可。
过去,中国网球赛事的收入结构有些扭曲,商业赞助占总收入的80%甚至90%。而对于成熟的顶级网球赛事来说,赞助收入不应超过总收入的30%,其余的商业收入则来自门票、电视转播和衍生产品开发。
今年赛事商业赞助依然增长了10%,加上门票销售量空前高涨,衍生品开发、电视转播等收入也十分稳定,上海大师赛的商业模式日趋合理。
目前,除了商业赞助稳步增长,上海大师赛的电视转播权也已打包给TPL(后者负责9项大师赛和大师杯赛电视转播权的销售)。“在国内体育赛事付费转播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国际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也给我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成为TPL“股东”后,杨逸斌和他的团队也在努力开发衍生品。
今年大师赛的衍生品开发分为纺织品和非纺织品两大类,前者的版权出售给赞助商鸿星尔克,后者则由赛事自行开发,这样的合作也带动了衍生品收入的稳步增长。
票房方面,今年明显的增长点在于高价包厢票,这部分票务占到了总票价的20%,使得门票结构越来越向顶级网球赛事靠拢。
对于今年亏损高达4000万元(据《体坛周报》)的中网来说,经营模式更加合理、早已开始实现收支平衡的上海大师赛,是最好、最有价值的借鉴。
25家赞助商内部推广
去年赞助商数量增加到25家,今年赞助商数量保持稳定在25家。虽然有些赞助商来了又走,但更多的赞助商不仅加大了投入银联赞助网球大师赛,也与赛事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从过去单纯的投放赞助,到如今赞助商开始加大投入,说明这项赛事的商业赞助越来越成熟。”在蒋岚看来,今年的不同恰恰在于赞助商的热情。面对退赛潮,赞助商纷纷加大投入,甚至翻倍。“有的赞助商请荷兰设计师来装修VIP餐厅,这些原本是我们赛事主办方的工作,但现在赞助商不再只是简单的营销,他们开始主动成为赛事服务的参与者。”
姜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今年赞助商的变化——“精于算计”。“赞助商不仅开始加大对展位布局的投入,甚至对展位的布置位置、角度也开始讲究了,这也说明他们对这项赛事水平的认可。”
对于赞助商来说,考虑赞助金额和投入最重要的考量,恰恰就是赛事的竞争力和品牌的契合度。作为世界级奢侈品制造商,冠名赞助商劳力士在网坛只冠名了两个赛事,其中之一就是上海大师赛。“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从2008年开始合作,2009年成为赞助商之一。去年,他们通过分析和考察,认可了大师赛的水平和质量,因为跟我们一拍即合。”杨一斌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除了获得赞助,他们还要承担一定的商业责任。今年,面对国外服装品牌的询价,上海大师赛依然坚持与鸿星尔克合作,这不仅源于后者赞助升级、合同标的增加,还有多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我们是中国赛事,有责任与民族品牌一起成长,帮助它们提升国际声誉。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赞助商像我们一样对赛事的发展保持耐心,他们的长期合同也证明了这一点。”
和鸿星尔克一样,奔驰、可口可乐等世界级品牌今年也选择升级赞助,联邦快递也在ATP的建议下成为赛事荣誉赞助商,这些都是基于品牌与赛事共同发展,这些赞助商不仅支付了高额赞助费银联赞助网球大师赛,还签订了长期合约,一方面保证了这项赛事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证明这项赛事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