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直播吧

阿信创下收视神话:35年前日本晨间剧如何在中国引发万人空巷

在当今电视节目因网络冲击日益衰落的时代,很难想象一部收视率超过50%的电视剧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几乎每家每户都在观看。在日本,35年前就发生过这样的奇迹。 1983年至1984年播出的《阿信》(おしん)平均收视率为52.6%(峰值为62.9%,为日本电视剧最高收视记录)。一年后,《阿信》引入中国,再次引起众人抢购一空。据说《阿信》在国内播出时的收视率高达80%。那时候,经常能看到一群人围着一台黑白小电视,感叹一个异域女子的曲折命运……

“阿信”

最火的“早间剧”

创下收视纪录的《阿信》是日本放送协会(NHK)播出的一部“早间剧”。该节目的正式名称为《连聚 Novel》,通常每周一至周六早上8点连续播出。每集限时十五分钟。因此,这种将“工作闹钟”和“开胃菜”结合起来的戏剧俗称“早间剧”。这种“电视小说”恐怕是众多电视剧类型中最“日系”的剧种了。虽然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电视节目,如西班牙的“小说电视”、法国的“连载小说”,但它们都是经典作品的“电视”,属于短期节目。另一方面,日本的“电视小说”大多以现代作品为主,主角多为女性,且多为家庭剧、言情剧。

《阿迁来了》是难得一见的现代设定的“早间剧”

据说,第一个想出这个想法的人是制片人冈田太郎(后来成为大明星吉永小百合的丈夫)。他的想法是电视上应该有一些适合家庭主妇的节目。所以周日“早间剧”就停播了——周日是家庭主妇陪伴丈夫和孩子的日子,早上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看电视剧。 《早间剧》在早上8点左右播出,这是日本家庭主妇忙完孩子、送丈夫去上班的时间。他们可以放松地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出于同样的考虑,大多数晨间剧都讲述了女主人公的奋斗故事:灵活、坚忍、忍耐、不屈,以坚强的生活勇气面对逆境,最终克服生活的磨难——这个自强不息的女人的故事一直是早间剧的主旋律,也给观众带来了充满正能量的一天。

1975年以后,“早间剧”的播出逐渐演变为每年两场。 2018年首播的《万岁》是该系列的第99部作品!在这个庞大的“晨剧”家族中,《阿信》作为第31部作品,也是另类——播出了一年(1983年4月4日——1984年3月31日),共297集。彻底打破了“电视剧的播出周期一般不会超过半年,因为长了就会影响收视率”的命运,甚至还因观众的强烈要求而开创了中午重播的先例。一位法国记者形容这一场景为“每天有6000万日本人在电视机前被钉死”。 NHK每天播放《阿信》的十五分钟内,街道上人烟稀少,商店空无一人。旅游大巴和旅行团也尽量避开这个时间。自来水公司注意到,有一段时间,在早间节目播出期间,每天早上的用水量显着减少。北海道札幌甚至还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水控系统以为出现了故障,拉响了警报——原因是全城的家庭主妇都放下家务去看《阿信》。

这部“早间剧”在全日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阿信热潮”,1983年甚至被媒体称为“阿信年”。以阿信形象为原型的“阿信酒”、“阿信酥饼”、“阿信客饭”、“阿信娃娃”在日本市场随处可见。旅行社还专门组织了“阿信故里游”。在故事发生地的山形县,居然有人为电视剧中的虚构人物树立了雕像。日本相扑选手高野里俊秀十五年前进入相扑界。他长期患有糖尿病,多次受伤。不过,他坚持不懈,终于在1983年获得了日本相扑界的最高称号“横纲”。他也因此被誉为相扑界的“阿信”。就连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访问日本时也引用了阿信“勤奋、坚持”的精神,盛赞日本当时的经济成就。

励志传奇

《阿信》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为何在日本如此受欢迎? “阿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何如此受人们敬佩?

事实上,《阿信》的情节既不是英雄史诗,也不是惊天动地的功绩的褒扬。全剧既没有扣人心弦的悬疑,也没有温情的温情,没有激烈的打斗场面,也没有性感肉欲的挑逗场面。全剧描写了一位普通日本女性(阿信饰)坎坷艰辛的生活。小阿信出生于日本东北部山形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因饥饿被迫外出打工,在镇上一家木材商那里当仆人。小时候,她就承担起带孩子、持家的工作,吃尽苦头。长大后日剧排球女将,她听从姐姐的遗愿,去东京的一家理发店给人们梳头。她也遭受酷刑,后来被迫嫁给九州岛佐贺县一个封建意识强烈的家庭。由于丈夫平庸无能,她肩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遭受了婆婆的虐待和刁难,承受着封建家规的束缚和折磨。不堪忍受,24岁的她毅然带着孩子离开婆家,来到东京靠开小店谋生。二战期间,阿欣失去了儿子,丈夫自杀,市场陷入衰退。她靠着勤奋、毅力和真诚的待客之道才得以生存。战后,她响应市场需求,开了一家超市,生意日渐好转。终于,经过数十年的寒暑,数十年的血汗,阿信终于成为了富家名流。

虽然剧情并不复杂,但每一个看过《阿信》的观众都对阿信的那句“你不能死”记忆深刻。人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希望。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直至成功,是这部日剧的中心思想。担任剧作家的著名女作家桥田菅子说:“我把这部剧献给我的母亲日剧排球女将,更具体地说,献给我母亲那一代人。我觉得这些如果不写出来,人们会忘记它们。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熬过来的?”那种悲惨的生活——每天五点起床,半夜睡觉,还要下地干活,做家务,我想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他们的祖先一百年来的艰难岁月。我想让人们明白,正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的辛勤工作和坚持,日本才有了今天的繁荣。”为了集中精力完成这项工作,在与NHK签约创作《阿信》后,她决定暂时与丈夫分开。在创作《阿信》时,桥田菅子谢绝了所有访客,每天在办公桌前写下4万字。

剧作家桥田菅子

银幕上出现的主人公阿信的形象,要么是贫穷破旧的黄发姑娘,要么是生活风尘仆仆的贤妻良母,要么是饱经沧桑的老妪。从童年到老年,时间跨度超过70年。因此,需要三位演员来扮演不同年龄段的阿信。阿信小时候的扮演者是小林绫子(当时十岁),她是一名出生于东京的五年级小学生。她后来回忆起拍摄《阿信》的场景,依然感慨万千:“在我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被允许出演这么重要的角色,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和大家一起表演。”我的心。”她大胆自然的演技让不少观众流下同情的泪水,获得一致好评,为整部剧开了个好头。

小林绫子饰演少年阿信

中年阿信由著名演员田中裕子饰演。她以娴熟的演技很好地捕捉到了阿信的性格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晚年的阿信由实力派演员乙羽信子饰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个系列的闪回式开头。阿信一出现,已经八十三岁了,一头银发。因为对担任总经理的二儿子感到失望,在庆祝玉仓家第十七家超市开业的盛大日子里,她悄悄独自离家出走,在坎坷的道路上寻找自己奋斗的痕迹。生活。她困惑地问自己:“努力到今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否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乙羽信子的这句台词,真正把沧桑、坚忍、最后……到达辉煌却又孤独、富有(物质上)却贫穷(精神上)的老人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羽信子年轻时

时代的共鸣

《阿信》堪称日本励志剧的典范。其画风与十年后风靡中国的日本偶像剧截然不同。后者是时尚的象征。剧中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更多地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理想神话”:美女、帅哥、美景、各种爱情……大家都乐观,彼此友善友善,老人善良,孩子可爱,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就像是梦中的乌托邦。华丽的商业包装下,偶像剧就像一台精密的赚钱机器,往日的单纯和真诚似乎已经被商业体系彻底抹杀掉了。陷入“泡沫经济”崩溃后“失去的20(+)年”的日本社会,似乎不再热衷于《阿信》这样的励志故事,极端人士将其视为“贫困”。让人哭泣。”虽然“早间剧”依然延续了励志故事的传统,但收视率已不再是当年——超过20%就算成功了。

日本偶像剧代表作《东京爱情故事》

值得玩味的是“阿信”进入中国后的情况。 《阿信》堪称改革开放后中国日剧的先驱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日剧悄然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进口产品”让当时的中国观众感到新奇。可以说,正是这些日剧教会了人们如何享受温暖、亲情和爱,重新体验久违的人性和家庭的温暖。

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一切都需要改进的时期。人们对经济振兴、繁荣充满期待和向往。 “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匮乏凸显了对先进工业文明的向往。日本的成功为中国人建设现代化提供了榜样、信心和目标。”对此,《阿信》中主角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情节,比当时另一部热门日剧《排球少女》更直接符合这种社会心理需求,并提供了目标借鉴。中国观众参考自己的生活,观看日剧,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拥有光明的未来。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信》能如此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了。作为首届中日电视艺术交流活动的作品,《阿信》1984年初在北京上映时,受到了参加者的普遍好评。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72.6%的大陆人中国看过《阿信》(《排球运动员》的57%)。据说,正是因为电视《阿信》的播出,“一大批早期个体户获得了信心和勇气日剧排球女将,最终成长为中国第一代私营企业家”。

“排球少女”与“阿信”齐名

在中国,《阿信》的经典与时间几乎无关。就像陈酿的酒一样,可以长久保存。引进中国二十多年后,湖南卫视于2006年4月晚上10点重播了《阿信》,新版画面采用了高清修复技术,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观看质量。二十年后,《阿信》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依然不减当年。重回荧幕的《阿信》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当年4月13日,位居全国同期收视第一,累计收视过亿。从这个角度来看,《阿信》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翻译电影奖”,确实是实至名归。

标签: 阿信创下收视神话:35年前日本晨间剧如何